首页

RETURN
健康园地

名科名医

Famous doctor
病例分享-肥大细胞增生症
浏览数:1367次 2022-05-03

病例分享——儿童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

 

病史:患儿男,约入院前8个月发现胸壁肿物,位于左前胸壁上部,当时大小约绿豆,无红肿,无破溃,无发热。未作处理。此后该肿物渐增大,现约1.0cm×1.0 cm×0.5 cm

病理诊断:左胸壁肿物皮下组织细胞(肥大细胞)弥漫性增生伴浸润,符合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,请结合临床检查淋巴造血系统等。CD3(2%+) CD20(1%+) Bcl-2(+) CD34(血管+) CD68(+) CD138(-) CK(-)CgA(-) Syn(-) Vim(+) HMB-45(-) S-100(3%+) CD117(+) ,甲苯胺蓝(+)

肥大细胞增生症为肥大细胞多器官或组织内增生的一组疾病,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但儿童较为常见,其中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(cutaneousmastocytosisCM)为常见类型之一,且以多种形态的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[1],本病例首发症状也为皮肤病变。目前WHO将肥大细胞增生症分为5种类型其中CM最多见,除CM以外的其他4 种类型均有器官受累,如骨髓、肝、脾、胃肠道和淋巴结等,可有发热、骨痛、体质量下降、腹泻等症状。研究认为CM发病机制 60~80% KIT 突变有关[2]

由于CM所表现的临床特征多变,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,且组织病理也不具有典型性,因此,更需临床医生对不典型CM加强关注,在为患者诊断期间详细询问其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检,诊断期间若出现丘疹性荨麻疹、血管性水肿或皮肤色素性疾病等,可考虑CM,必要时可进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[3]CM 的确诊靠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特殊染色,包括Giemsa染色或甲苯胺蓝染色。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乳头层不同程度的肥大细胞浸润,可以累及网状层甚至皮下脂肪组织。浸润的肥大细胞数量是正常皮肤的4~8倍。同时可以见到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Giemsa染色或甲苯胺蓝染色可以见到细胞内异染颗粒[2]

皮肤疾病的确诊尤其需要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的沟通及协作,确诊CM亦是如此,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皮肤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,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由为重要。需要临床医生有进一步的认知,同时可辅以组织病理及特染检查方式,来降低临床误诊的发生率。

 


参考文献:

[1] 李宝月,隋薇,金春林.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20例临床病理分析[J]. 当代医学杂志,

2019,25(8):25-26。

[2] 李卉,林达,郭泽,等.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[J]. 安徽医学杂志,2017,38(9):1143-1145。

[3] 刘洪君,王珍.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[J]. 临床皮肤科杂志,2014,43(12):758。